獲利因子是用於評估交易策略表現的指標,它是一個簡單、基本但非常重要的指標。這篇文章我將探討獲利因子的定義、計算方法以及如何解讀。同時,我也會討論一個理想的獲利因子範圍該如何定義。
什麼是獲利因子?
獲利因子是一個交易策略表現的指標,通過將毛利(總收益)除以毛損(總虧損)來計算。獲利因子大於1表示交易策略具有盈利能力,一般而言,獲利因子越高,策略績效越好;但是太高也有可能失真導致無法準確判斷策略的效益。
獲利因子 = 總獲利金額 / 總虧損金額
用獲利因子評估交易策略
評估交易策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使用獲利因子。獲利因子可以幫助投資者衡量策略質量和年化收益(CAGR)。然而,一個好的策略不能僅僅依靠收益或CAGR來判斷。
權益曲線(Equity Curve)
交易者通常使用權益曲線來評估交易策略的表現。股票曲線是將交易賬戶隨時間變化的圖形(或可視化)表示。股票曲線越平滑,策略越好。通過直觀地觀察權益曲線,我們可以非常好地估計策略是否有價值,或者是否需要添加其他變量。
權益曲線是隨著時間推移繪製出的交易帳戶圖形表示。例如,對一個交易策略進行回測,可能從一開始就假設帳戶有 100,000。在產生買賣信號時根據每個信號投資100%的資金。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資產曲線顯示了您的賬戶隨著價格上升或下降而累積或復利。希望增長多於下降!資產曲線從2002年的100,000開始,到2021年達到275,355。資產曲線從左向右上升,策略賺了錢。
下圖是Brummer&Partners多策略基金資產曲線的真實案例(資料來源 quantifiedstrategies):
紅線代表多策略獲利因子的表現,灰線則代表瑞典指數。兩者最終都接近相同水平,但正如圖中所示,對於Brummer基金的持有者來說,波動要小得多。
這正是您在策略中尋求的:希望它能平穩。
獲利因子的理想範圍
策略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比實際交易更好是很少見的。原因有很多,一定要通過選擇具有相對較高獲利因子的策略來保留一定的『安全邊際』。
作為一個非常粗略的經驗法則,一個好的獲利因子應該高於1.75,但同時也不建議超過4。原因如下:
- 如果獲利比率是1.25,那麼安全邊際非常小,這並不理想。即使是微小的負面變化也可能使策略虧損,我認為1.75是一個保險值。獲利因子高於1.75表示策略即使在實際運行中的表現比回測結果更差,也有緩衝空間而不會立即帶來虧損風險。
- 獲利因子過高(如大於4)可能表示策略已經過度擬合。過多的變量、過少的信號和過短的回測期可能導致在回測中表現出色,但在實際交易中可能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
過低的數字表示策略的穩健性較差,而過高的讀數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過於樂觀。我們應該尋求之間的平均值,一個現實的獲利因子大約在2左右,而且多樣性策略搭配可以帶來更平穩的總回報。
獲利因子與風險之間的關係
假設有一個獲利因子為3的策略,這是一個相對較高的值。該策略在過去10年中產生了300次交易,並涉及2個變,當開始調整這兩個變量的值。當限制臨界點以產生更多交易時,一定會注意到獲利因子和最大回撤都變差。然而,由於交易次數的增加,策略的整體收益仍然增加。這就是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所面臨的權衡。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
面對這種權衡,您可以選擇自動化程式交易。通過交易許多自動交易策略,從而平滑權益曲線。從這得知,交易人必須要建立一個量化策略組合,通過組合許多可能只有1.75~2獲利因子的策略,策略組合的總獲利因子可能會因為多樣性而提高。
交易的聖杯是將盡可能多的無關策略組合在一起。
理想狀況是需要交易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時間範圍和使用不同類型的策略,而唯一的限制是我們的能力和想像力,而非程式交易。
結論
獲利因子是一個數學指標,用於將毛利除以毛損。理想的獲利因子應該高於1.75,低於4。一個過低的獲利因子可能表示策略不夠穩健,而過高的獲利因子可能在現實中表現不佳。目標是建立在1.75和4之間的平均值,並認為多樣性使得整體收益更為平穩。
選擇一個具有理想獲利因子的策略對於成功的交易至關重要。在實踐中,投資者應尋求建立多元化的策略組合,以降低單一策略風險,實現穩定且持續的收益。在評估交易策略時,了解獲利因子的重要性和如何解讀它對於提高交易績效具有指導意義。